越来越多的人移民外国?
1、因为国外的社会福利好,以欧洲为例,在发达国家中,欧洲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最为完备,因此人们移民到欧洲后,子女就能享受免费的教育和医疗;而且欧盟国公民享有在任何欧盟国家无限期工作和居留的权利,可以随时在英国定居并且拿英国护照,这一点对于想要移民英国的中国人而言相当有吸引力。
2、由于传统的原因,大多数移民者选择移民的目的国时多会选择欧美等发达国家,这些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丰富,教育水平较高,而移民在这些国家所享有的福利待遇也让移民者感到满意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“走出去”战略的不断推进,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,也有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来到中国,因此拥有国籍和身份这两个象征身份的标签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3、移民可以改变身份与国籍,获得一个新的环境重新开始生活。 对很多人来说,移民不仅仅是换个地方生活,更是为了换种生活方式。
4、移民还可以实现财富的增值,进行资产传承,为下一代做好经济准备。 海外移民可以通过设立离岸公司来实现这一目标。通过将财富配置到海外,可以更好地实现财产的保护和资产的升值。
作为全球移民政策的风向标,美国一直备受关注。近年来,随着美国移民政策的收紧,申请门槛的提高,能够成功移民美国的人少之又少。所以就有很多申请人把目标转向了加拿大。
加拿大是老牌移民国家,拥有完整的华人生活圈,移民政策相对美国比较宽松,办理费用也比较合理,因而成为新一届中国移民的首选地之一。
中国有两千多年“大一统”历史,中国人的“家天下”心理,根深蒂固,国家、民族、自己连为一体,所谓“国将不国”、“亡国论”之类说法,足以使无数人义愤填膺。“移民外国”在许多中国人看来,似乎是在背叛祖国。
但事实上,正如鲁迅所言,“爱国主义”和“爱国”并不矛盾,但“爱国主义”并不像“爱国”那样单纯、朴素。在“爱国”的基础上,可以演绎出两种完全对立的“爱国主义”来。一种在民族独立战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,是一种有力的思想武器;一种如果被用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私利,甚至以至变成压迫人民的工具时,那么它所带来的恶果和破坏力,是极其惨烈的。
中国的不少爱国主义思潮,并未脱出后一种情形,因此,爱国也可以和“叛国”等量齐观。
近代以来,中国人中出现了两个逆反心理:一是许多中国人最痛恨的日本帝国主义,中国留学生到那里去的最多,远远超过美、英、法、德、俄;二是最不认帐、最专制、最搞“愚民政策”的日本,中国人(尤其是学生)越认为那里可以增长见识、开阔眼界,甚至在那里接受进步思想,接受革命教育。
二十世纪,中国涌现不少移民,其中许多人到日本留学,或在中国日本、日本中国“两栖”生活工作,对中日文化交流,对普及日本知识,对日本进步思想传入中国,以至对促进“中国革命”,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。象陈独秀、李大钊、周恩来、宋庆龄、陶行知、陈白尘、刘开渠、丁玲、萧乾等社会名流,就都是在日本留学或生活的。
然而,这些人在“爱国主义”思潮的规范下,大多并未受“通敌”、“汉奸”、“卖国贼”之类的责难。其重要原因之一,正如鲁迅所说:“爱国主义”和他们所从事、所从事的革命事业“合流”了。同样,“爱国主义”和他们所从事、所从事的留学、移民日本的事业“合流”了。
二十世纪,中国人还有不少移民美国、加拿大、欧洲、澳洲、非洲,这些人从事经商、旅游、留学,也有不少人移居海外,成为国外华人。虽然其中也有极少数黄皮白心的败类,但绝大多数人都是中国“爱国主义”和“爱国”的优秀分子。
尽管如此,国内仍有不少人认为这些人离开了中国,就是“不爱国”,如果他们在国外有了较好的环境,较好的待遇,较好的生活,就更“不爱国”,如果他们在国外没有中国式的官衔,没被中国人“封”这“长”那“长”,回国后没有高规格的“接待”,没有住高级宾馆的“优待”,没有风光的“讲演”、风光的“出书”,这些人心中就不“平衡”。“平衡”心理,说到底是自卑、自大、自傲、自恋的畸形心理,“爱国”是他们的本份,是基本操守,他们并不需要“爱国积分”、“爱国论功行赏”。
其实,“爱国主义”和“移民外国”并非完全对立,完全可以相容。在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儒家道德下,所谓“小不忍则乱大谋”,“穷则独善其身”、“达则兼济天下”,都是先忍耐小节,先独善小节,再图大节、大谋、兼济。正如孔子周游列国一样,“出国”是忍耐“小不忍”的大谋,是图“穷”变“达”的独善。连“四海之内皆兄弟”的孔夫子,尚且周游列国,连一贯主张“以德报怨”的孔圣人,“达则兼济天下”后,尚且“攻伐”、“讨伐”其他国家,“出国”和“讨伐”外国,又何罪之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