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生留学难吗?
首先,需要明确一点认知,就是留学申请没有“保底”学校这一说,因为每个申请者所提交的申请材料都是其能够获得的最好的材料,这些申请材料最终决定了申请者能否被录取。所以,如果申请者自认为条件一般,那其实就表明其在申请时并没有充分挖掘自身优势,那么其获得录取的概率实际上是很低的。 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申请人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进行申请了。对于多数的中国大陆的申请者来说,英国、香港和新加坡的院校是可以作为首选进行申请的,因为这些地区的院校不仅申请条件相对较低,而且认可度也较高——无论是对申请者在英国本地就业还是回国求职,都能提供较多的助力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同样属于此类,不过相对于英港新地区,这两国的大学在排名上要稍差一些。
而欧洲的大学通常实行免签证制度,因此也是值得推荐的。只不过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观念的不同,可能在适应异国生活方面会有些困难。在亚洲地区还有日本的大学,虽然日本大学的英文授课项目较少且认可度有限,但如果学有余力的同学的可以尝试申请一下。 除了上述地区外,美加地区的大学虽然教学质量一流,但申请要求也非常苛刻,而且对国际学生还持有比较排斥的态度;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白俄分校虽能节省费用,但因为教育体制的差异,其学历在国内认可度不高。
总之,在选择学校与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! 其次,要明白读研阶段是真正能够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时期,所以千万不要盲目跟风去申请那些名气大排名高的学校,而是应该仔细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将来打算从事的行业,然后根据职业目标来选定合适的学校和专业的。
这里需要提醒的是,由于海外拥有大量的顶级名校资源,很多学生在申请时会盲目追求名校而忽略了专业本身,结果读了研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研究方向,导致出现复读现象(重读硕士)。
所以在确定好学校要专业后,一定要多去了解该所学校该专业的情况,包括课程设置、讲师水平、毕业去向等,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选择。 第三,在选择申请方式的时候也应该慎重。因为每种申请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劣势,适合的申请者也不尽相同。例如,直接申请Master就是适合那些本科GPA高并且有较好语言成绩的同学,因为他们已经有不错的硬件背景,所以申请Master相对容易拿到Offer;而先申请Phd然后再转换方向则比较适合那些本科GPA不高但是具有科研能力或者语言成绩好的同学,因为这类学生的软背景不足,通过申请Phd的方式先入取再到导师实验室进行研究,最终也能取得硕士学位。